巷遇檔案
在泉州鯉城區花巷與濠溝墘巷的交匯路口,有一座中西合璧的傅氏洋樓,這座花巷曾經的最高建筑建成于1937年。2023年之前的傅氏洋樓“隱藏”在簡易搭蓋的臨街小店面后,周圍有龍眼樹遮掩,可謂“養在深閨人未識”。

花巷89號傅宅
2023年,泉州文旅集團權屬泉州古城公司通過“以修代租”的模式,由政府出資修繕傅氏洋樓,獲得15年使用權,再通過精心植入業態實現"以用促保",傅氏洋樓已發展成名副其實的“古城文化會客廳”,同時也成為泉州古城旅游的熱門打卡點。
門匾上的細節:4句詩詞雅喻4個方位

洋樓山花上的“版筑傳芳”和雄獅雕塑
傅家最早從豐州桃源村搬來花巷,傅氏四兄弟中,有人到菲律賓經營雜貨生意發家,1937年蓋起了這座氣派的洋樓。傅宅由前埕兩層洋樓、后埕三間張祖廳大厝組成,總占地面積達1768平方米。
據泉州文旅集團權屬泉州古城公司黨支部書記、總經理蘇文強介紹,傅氏洋樓的細節里,處處體現當年營造時的匠心巧思。洋樓大門設計了半圓形出規廊作為迎賓主入口,由上下兩層四根圓柱撐起。圓柱上帶有螺旋形渦卷、花葉植物等圖案的裝飾,是典型古希臘愛奧尼柱式。

西式的愛奧尼柱式
大門兩側的窗戶上,有大樓建成年份“1937”,兩側各有一串風鈴,讓這座建筑充滿悠閑寧靜的氣息。外側的窗戶上,裝飾陰陽魚和“S”圖案,從樓下窗戶一直延伸至二樓,在屋檐下的半月形窗楣處形成一條弧線,讓整座建筑體現和諧的美感。

樓頂山花曾被損毀,如今通過能工巧匠的修復已經還原,包括雄獅、金杯、雄鷹、麒麟、花草等造型。
洋樓面朝花巷,坐南朝北,包括山花在內的每一層都寫著四個大字,和楹聯一起,既記載家族歷史,又體現古城生活的閑情雅致。
北側山花上的“銀青衍派”,記載傅家源自唐代銀青光祿大夫、開閩始祖傅實一脈。
南側山花的“版筑傳芳”,彰顯傅氏始祖傅說曾從事修筑工作,“舉于版筑之間”,終成一代賢相的佳話。
一樓的“和樂且閑”,語出唐朝李華的名篇《吊古戰場文》,體現和睦愉快、安閑自得的生活。
二樓的“花萼相輝”,意為花朵與花萼相互輝映,比喻兄弟友愛,手足情深。
東
東側的“晨光入座”,意為早晨陽光灑進室內入座,暗示“東側”方位。
西
西側是“爽氣迎人”,《世說新語》中有“西山朝來,致有爽氣”的佳句,涼爽之氣迎面吹來,暗示“西側”方位。
南
南側一樓的 “薰琴解阜”,在古詩《南風歌》中,有句子為“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希望南風帶來清涼,解除百姓的愁苦,使百姓的財物豐富,暗示“南側”方位。
北
北側二樓的“清源毓秀”,可以想見當年傅家人在樓上北望清源山,可飽覽迤邐風光,暗示“北側”方位。
“以修代租” 的傅宅:歷史建筑的活化樣本

傅氏洋樓修繕前后對比
蘇文強介紹,由于時間久遠,傅宅的產權分散在許多傅氏后人手中,十分復雜,經過積極爭取,泉州文旅集團權屬泉州古城公司2023年與傅宅后人簽訂合同,通過"以修代租"的創新模式,由政府出資修繕傅氏洋樓后,獲得15年使用權。

89號傅宅是花巷內一個大宅院,不僅所占面積大,宅內的洋樓也曾是花巷的最高建筑,洋樓后的閩南古厝內,至今保留當年的名人書法。

大門上有一聯:“門闌生喜氣,山水有清音”,既有吉祥喜慶的居家祝福,又有閑適隱居的放達情懷。

洋樓窗戶記載當年大樓落成年份:1937年

用南洋運回的水泥修建的樓梯構造精美

古厝內留有清末光緒年間舉人、書法家曾遒贈予戶主傅文碧的題字

樓頂的山花雕飾已不復原貌,好在頂端的山花構件保留下來,置于地下。
2019年,泉州網“巷遇”系列融媒體作品報道修繕前的傅宅,拍下了這棟老宅珍貴的影像資料。
由于歷經80多年風雨,傅氏洋樓已經“老氣橫秋”,在修繕過程中,工作人員盡可能保留原有的建筑風貌,舊物“能用盡用”,以實現“修舊如舊”的效果。
比如樓頂外立面的山花,有獅子、雄鷹等精美雕塑,但多處腐化、殘缺。工作人員事先準備了大量紙模板,將原有的線條、紋飾描繪出來。待山墻立面加固、修補后,再由專業師傅照著繪制出來的紙模板,按原樣一點一點修補起來,整個過程“慢工出細活”,高標準復原。加固修繕工程自2023年5月啟動,當年底完成。

獅子構件的尾部和腳部根據傅家后人的回憶,工人正在修繕中(邱錦杰 攝)

掘地三尺尋找到的獅子構件,身上多處殘缺(邱錦杰 攝)
在傅宅的修繕過程中,一段尋找獅子構件的經歷,讓人記憶深刻。傅宅南面原有兩尊獅子構件,可能是早年因業主騰空間而被埋于庭院地下。傅家后人僅能回憶出物件所在的大致方位,為避免破壞老宅結構,師傅們決定采用最穩妥卻也最辛苦的方式——人工挖掘。
在庭院挖掘數日,終于發現了這對殘缺的獅子,并據傅家后人的描述將其修復如初。當這對獅子構件重見天日,業主難掩激動與感激之情。

2023年修復中的傅宅

洋樓內的桌椅,是精心收集的老家具,有著東南亞風格。
蘇文強還提到,傅宅在修繕過程中,不僅關注建筑本身,還將周邊巷景風貌考慮進去,此前周邊部分民居在樓頂亂搭亂蓋,嚴重影響整體景觀,經過工作人員的耐心工作,去雜去亂,讓巷景風貌“透氣留白”。此外,還利用傅宅北廣場的空間設置了共享單車站點,方便居民游客出行,形成共享休閑空間。如今傅宅已成為古城旅游的熱門拍照打卡點。

傅宅南側的祖廳大厝
傅氏洋樓經過專業修繕后,不僅保留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更變身為展示僑鄉文化的"古城會客廳"。這種模式既解決資金難題,又調和宗親分歧,實現社會價值、經濟價值與文化價值的多元共贏。目前全市已有近100處僑厝通過這種方式重獲新生,形成獨具特色的"僑厝+"文旅業態。
古城文化會客廳:將進一步提升游客觀展體驗
按照“古城文化會客廳”的定位,傅氏洋樓會不定期舉辦主題展覽、文化交流、社區活動等,深入發掘泉州古城的人文風貌。比如今年的“2025泉州城市更新年展”“潤物無聲·泉州古城保護提升展示”等,受到觀展游客的好評。

傅氏洋樓舉辦的展覽
此外,還有常年固定的展覽。在傅氏洋樓一層,陳列許多珍貴的泉州古城老照片,從古城風光、華僑建筑,到歷史時刻、名人往事等等,這些老照片由泉州文旅集團權屬泉州古城公司收集整理,集中展出。

在洋樓二層,陳列泉州古城保護提升中的資料圖片和建筑模型。游客在這里不僅可以欣賞泉州古城的緩慢舊時光,還能直觀感受在古城保護提升過程中,各個崗位的工作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傅氏洋樓二層的圖片展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第十四屆鼓浪嶼鋼琴藝術周從廈門走進泉州,在傅宅安置共享鋼琴,為這座古城文化會客廳增添雅韻。

泉州文旅集團權屬泉州古城公司黨支部書記、總經理蘇文強表示,今后將進一步升級古城文化會客廳的配套措施,提升游客的觀展體驗,讓游客切身了解泉州這座世遺城市、海絲名城的活態傳承。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