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重工不斷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融媒體記者彭燕珍 攝)
智造賦能,鏈群躍升,泉州臺商投資區產業動能持續迸發。
面對全球產業格局深刻變革,臺商區以“前瞻布局、創新突圍”的銳氣,全面啟動重點工業企業倍增行動,堅持優化存量和拓展增量并舉,推動區域工業經濟穩中有進、進中提質。今年1—7月,全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排名全市第一,展現強勁發展態勢;以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兩大行動,為工業倍增注入新動能。
“重點工業企業是區域經濟韌性的‘底盤’,是產業轉型升級的‘生力軍’,更是泉州臺商投資區‘產業立區、產業興區、產業強區’的關鍵所在,對進一步激發工業企業內生增長力、筑牢經濟基本盤具有重要意義。”泉州臺商投資區管委會主任廖良結明確全區發展方向。他強調,未來五年,臺商區將以《泉州市重點工業企業倍增行動方案》為引領,以工帶貿,重點發展紡織用高分子復合材料產業鏈、智能制造產業鏈、數字包裝產業鏈、智能電網電器產業鏈等4條重點產業鏈,為提升貿易能級提供堅實的產品實物支撐。
創新驅動 走出區域特色產業發展之路
擘畫倍增藍圖,臺商區以“創新驅動、鏈群協同”為雙輪驅動,向現代產業集群目標全力進發,走出了一條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發展之路。
當前,全區已匯聚一批以舒華體育、華南重工等為代表的行業領軍企業,為倍增行動筑牢堅實基礎。今年以來,新增海川半導體等7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量同比增長19.44%,新增德普樂能源科技等8家省級綠色工廠、旭豐新材料等9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累計達43家,創新型中小企業達74家,形成了層次分明、銜接有序的企業發展梯隊。“我們將堅決貫徹泉州市重點工業企業倍增行動部署,深耕智能制造主業,做強產業核心引擎,在推動現代化產業集群加速崛起中,實現產業鏈規模與效益的雙重提升。”臺商區管委會副主任郭浪滔表示。
——創新驅動,激活產業新動能。臺商區制定出臺《重點工業企業倍增行動方案(2025—2029年)》,建立重點工業企業培育庫,設置遠、中、近期目標。多點激活,釋放全方位倍增引育動力。系統梳理企業技改與創新需求,建立增資擴產項目臺賬,統籌推進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兩個試點工作,推動產業數字化、綠色化、高端化,支持重點工業企業做大做強。今年以來,全區重點推動泰維光學、立興鞋業等17個省級重點技改項目,打造嘉德利電子、中科豐陽、喜多新材料等3個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項目。鼓勵休閑體育用品、食品加工、工程機械與紡織專用設備3個細分行業的制造業企業加大數字化轉型投入,截至目前,共有17家企業入選試點企業。全年共實施工業投資項目44個,年度計劃投資31.17億元,其中億元以上增資擴產項目20個,年度計劃投資14.38億元,1—7月完成投資8.84億元,完成年度計劃61.5%,技改投資增長6.6%,為產業升級注入強勁動力。
——鏈群協同,構建產業新生態。圍繞紡織用高分子復合材料、智能制造、數字包裝、智能電網電器等四大主導產業,重點培育扶持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倍增發展,其中紡織用高分子復合材料被列入2025年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綠色發展造新局,推動舒華體育、科一超纖等8家企業獲評2025年度省級綠色工廠,累計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5家、省級綠色工廠13家,玖龍紙業獲評2025年度省級重點用能行業能效“領跑者”標桿企業,打造綠色制造領軍力量。
園區建設是產業集聚的重要載體。臺商區聚焦園區效益、效率、效能,深入開展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目前,智能電網電器產業基地、海峽雕藝產業園等7個市級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項目已建成面積約116.69萬平方米,累計招引180家企業,已入駐115家,投產81家。為破解園區配套不足,臺商區規劃建設杏東片區鄰里中心項目,總投資約4億元,占地面積30畝,總建筑面積約6.7萬平方米,預計年底建成投用,將打造“一刻鐘”園區配套服務圈,服務周邊上百家企業。
——招商引資,培育新增長極。臺商區緊盯新興產業機遇,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致力于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招龍頭、補鏈條。今年以來,成功招引廣東凱華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新能源環保高新技術材料產業園項目。
在招商機制上,臺商區按照“引進一批、促成一批、儲備一批、培育一批、轉型一批”要求,實施重點工業企業梯度培育戰略,建立重點工業企業培育庫。對52家產值5億元以上的行業頭部企業實行領導掛鉤、“點對點”精準服務,按照“區級調度協調、部門(鄉鎮、國企)具體落實”的運行機制,對企業問題實行“實時流轉、分級調度、落實反饋”閉環式管理。截至目前,共走訪掛鉤重點工業企業227家次,收集問題28條,已辦結28條,問題辦結率100%。
目前,臺商區已形成智能制造引領示范,電子信息、新材料等多元產業協同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工業經濟注入新動能。隨著“4331”產業集群建設的深入推進,臺商區正成為泉州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增長極,為福建打造先進制造業強省貢獻臺商區力量。
院企協同 產學研融合構建產業新生態
臺商區將創新深度融入“工業倍增”的每一寸肌理,為倍增注入不竭的核心驅動力。
——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壯大創新發展主力軍。面對重點工業企業倍增發展的迫切需求,積極引導企業擁抱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新營銷“五新要素”,推動傳統產業涅槃升級。
中科豐陽作為國內體育用品行業首家實現金屬3D打印產業化的企業,以數字制造技術推動傳統產業迭代,成為臺商區“傳統工藝+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的縮影。在中科豐陽生產車間,封閉的3D打印艙內均勻鋪展的金屬粉末上,多束激光按照設計程序快速移動,32個小時可打印出一副鞋模,而傳統工藝則需15天以上。
福建泉工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數字化管理和遠程控制技術,不僅提升了自身的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還為客戶提供了更具附加值的解決方案,解決了生產過程中遇到的質量問題。該公司今年產值同比增長30%,從一家老牌企業蛻變為制磚機械領域的“智能工廠標桿”。公司董事長傅炳煌表示:“未來,我們將不斷借助智能化手段,開發新領域產品,進一步貼近市場需求。同時,通過政府引導,與大學院校、科研機構加強合作,解決技術難題。”
在舒華體育生產車間,AGV智能小車與無人叉車往來穿梭,智能化改造讓產品質量實現全流程追溯。公司通過排煙系統優化、空壓機智能管控、激光打標、數控折彎等新工藝改進,顯著降低能耗與焊接成本,提升效率并減少打磨、轉序等環節,實現環保與生產雙升級,并獲評“2025年度省級綠色工廠”。公司創新應用數據管控模型,構建涵蓋八大維度的數據監控體系,設定相應警戒目標管理機制,提前開展質量預防管控工作,將潛在的質量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同時,大力推進質量改善提案落地實施,從設計、來料、制程及市場服務等全流程入手,全面提升產品品質。
華南重工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公司研發的電動重型叉車采用高效節能的電池技術和智能控制系統,相比傳統燃油叉車能耗大幅降低,滿足當前碳達峰及綠色碳排放標準,廣受市場青睞。公司高度重視技術創新,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建立了完善的研發體系和創新平臺,包括“泉州市工業叉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泉州市專家服務站”“福建省創新驅動服務站”“新能源工程機械關鍵技術及系統研發與產業化研發中心”和“研究生工作站”等。公司與華僑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深度合作,共同開展科研項目,成功突破多項關鍵技術瓶頸,如電動叉車的高效機電液耦合傳動節能技術、重載工程機械的高效電液驅動與能量回收系統等。
——用好大院大所,賦能產業創新發展。臺商區積極搭建高能級科研載體,推動“大院大所”為產業發展注入硬核動能。
泉州裝備制造研究所充分發揮國家級科研機構創新資源優勢,為企業提供委托開發、合作開發、專利技術許可/轉讓、技術入股等多元化的技術賦能全鏈條服務,累計合作服務企業超470家,帶動新增產值超100億元。研究所聚焦5G+AI、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和智能技術,圍繞紡織機械、工程機械、新材料、智能電網、智能工廠等領域,與精準機械、華南重工、科一超纖、舒華體育、中科豐陽等大批臺商區行業龍頭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推出智能儲紗器、金屬3D鞋模等高技術成果并實現工程產業化,有力支撐服務企業智能化轉型和重點工業企業倍增。
研究所通過與新松機器人、優必選等企業共建“機器人產業應用創新研究院”、“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應用實訓基地”等創新聯合體,推動上海特羅機器人等公司在臺商區落地注冊;與精準機械合作開發“工業大圓機全伺服控制系統”,吸引福州企業加盟融資助力企業衍生精宸電子科技公司。通過與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合作,率先推出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模式,科學布局高價值專利,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新模式,推動院所技術成功走向市場應用。
——創新融資人才服務,支持企業做大做強。面對企業遇到的市場拓展難題、資金周轉困境等挑戰,臺商區構建政銀企擔對接機制,常態化舉辦“政銀企擔”對接會,暢通融資渠道,積極推動“科技貸”“技改貸”“紓困貸”等政策性金融產品落地見效。優化財政資金扶持方式,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技改項目、研發投入等給予精準獎補。今年上半年,組織政銀企對接活動15場,累計為31家企業解決融資需求,授信28.38億元,放款4.82億元,共撥付惠企資金2172.94萬元。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臺商區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創新“線上+線下”服務模式,優選科技人才,推動技術需求與人才資源精準匹配,累計選任市級及以上科技特派員134人(次)、團隊22個,年度服務企業攻克技術難題30余項。累計培育國家地方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星創天地等國家級人才平臺3個。鼓勵高校與企業通過聯合培養項目、建立實習基地等方式聯合攻關關鍵技術,形成創新成果轉化閉環。華南重工與華僑大學建設研究生工作站,已有30多位研究生到企業實習、實踐。福州大學在宏實檢測設立研究生專業實踐基地,已聯合培養5名碩士研究生,產生效益約360萬元。
精準服務 主動靠前優化營商環境
工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政策保障和營商環境優化。臺商區全力推進領導掛鉤服務重點企業機制,以靠前服務、要素保障、集成服務打造優質生態。
“服務項目是最大的招商,服務企業是最好的招商。”臺商區科技經濟發展局局長陳陽秋表示,臺商區建立領導掛鉤服務重點企業機制,專班服務、立接立行、有求必應,用“匠心”和“繡花”功夫,積極落實產業扶持政策,全方位暢通綠色通道,做足要素保障,做好“補鏈、強鏈”文章。
精準服務,破解發展難題。臺商區創新“一張桌子管前期、二條快腿拼賽道、三級梳理保調度、四方合力建專班、五項流程抓落實”的“12345”項目一線工作法,系統性深化五項流程,進一步強化重大項目實施的協同配合,主動擔當,靠前服務,為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如利澳紙業反映法拍競得相關工業用地后,遇到了一系列棘手問題。臺商區領導高度重視,第一時間下沉項目現場服務指導,并相繼召開3場專題協調會議,全程跟蹤、多方協調,幫助投資方順利完成土地報批手續,盤活低效用地80畝,成功實現了項目與資源的“雙向擁抱”,項目正式進入建設快車道。
針對嘉泰鞋業、華南重工等重點工業企業反映的“部分惠企政策解讀不夠清晰”等問題,組織業務部門現場答疑,并指定專人聯系企業進行一對一指導。如針對嘉泰鞋業申報省級對外投資合作轉型資金指導需求,區科技經濟發展局指定專人跟蹤企業申報流程,幫助企業做好申報前期準備工作;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不明確問題,區科技經濟發展局聯合稅務局舉辦2025年規上高新技術企業政策宣講會暨產學研對接會,共邀請85家高新技術企業,為企業詳細解讀所得稅優惠、研發投入加計扣除、先進制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等惠企政策,幫助科創企業精準把握政策紅利。
優化環境,提升服務效能。臺商區將優化營商環境視為重要改革工程,依托“親清家園”掌上智慧服務平臺,首創惠企獎補掌上領、秒到賬,實現政策兌現“不見面、不跑腿、不求人”。建強企業綜合服務中心,打造政務“代辦超市”,提升企業辦事服務體驗。積極向上對接,爭取更多項目審批權限下放;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協助項目業主做好與市級審批部門溝通,縮減審批時間。
冰雪中的努力,是梅花綻放的暖意,臺商區將持續完善領導掛鉤服務重點工業企業機制,在推動內外貿高質量發展方面,將推動外貿企業積極擴大內銷市場,加大跨境電商頭部企業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招引力度,幫助企業開拓金磚國家、中東、中亞、拉美,以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市場。
時間是最美的玫瑰,臺商區深刻認識到重點工業企業倍增行動的戰略意義與現實價值,將時間變成努力的尺子,丈量著每一寸的堅持與付出,敢于追夢、久久為功、銳意進取、善作善戰,將倍增行動化為新區發展的實景圖,讓春天播下的種子,結成金秋的累累碩果。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