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3日拍攝的新書《兩岸家書》 (新華)
尺素傳深情,兩岸一家親。23日,《兩岸家書》新書發布會暨“雁字回時——兩岸家書特展”活動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行。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副會長孫亞夫、全國臺聯副會長鄭平、臺盟中央宣傳部部長穆學鋒等兩岸嘉賓出席。據悉,《兩岸家書》由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組織編寫,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入選中宣部2024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活動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福建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指導,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福建省臺灣同胞聯誼會、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海峽出版發行集團共同主辦,以“家書”為媒介,通過新書推介、故事分享、協議簽訂、展覽展示等,串聯起兩岸跨越數百年的親情記憶與文化交融,旨在展現和講述兩岸家書背后的故事,增進兩岸同胞的情感交流,促進心靈契合。
該書依托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館藏的兩岸家書以及相關文獻,從數千封跨越17世紀至21世紀20年代的家書資料中,精選22個故事,按歷史脈絡分為“篳路藍縷(1895年前)”“春愁難遣(1895—1945年)”“云程發軔(1945—1949年)”“咫尺天涯(1949—1987年)”“血濃于水(1987年以后)”五個階段,呈現兩岸同胞在歷史洪流中的命運交織,是“兩岸一家親”的有力佐證,也是推進兩岸“心靈契合”“以情促融”的黏合劑。
在新書發布環節,海峽出版發行集團董事長黃葦洲介紹了《兩岸家書》的出版情況,強調了其在研究兩岸關系、傳承中華文化方面的重要價值。為推動兩岸家書研究惠及更多群體,儀式還設置贈書環節。主辦單位領導共同向臺灣研究會、臺盟北京市委、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臺灣會館等單位代表贈予《兩岸家書》,旨在通過書籍傳播,讓更多人感知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基因。
活動現場,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和福建師范大學共同簽訂“兩岸家書研究”合作協議,成立“兩岸家書研究中心”,將通過開展家書文獻搶救性整理、學術研究、數字資源開發、成果共創及兩岸學術交流等,進一步挖掘兩岸家書的歷史價值與時代意義,為促進兩岸文化融合發展提供支撐。
與新書發布同步展出的還有“雁字回時——兩岸家書特展”,以“實物+展板+口述”的創新展陳形式,立體呈現兩岸家書背后的歷史溫度與文化脈絡,將持續展出至9月30日。展覽現場,還邀請了《兩岸家書》書中主人公的后人到場,通過“后人講家書”的獨特視角,為觀眾揭開歷史背后的情感細節。
據悉,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自2019年開啟“兩岸家書”搶救性征集研究與闡釋利用。現有館藏兩岸家書4000余件,涵蓋臺、港、澳、閩、粵等28個省份,時間跨度為1913年至2023年。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