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步騎樓下,重新砌磚置換后的廊柱雕飾精細、古韻盎然。(李瑩 攝)

到處充滿閩南建筑美 (李瑩 攝)

俯仰之間處處是景 (李瑩 攝)

灰塑別有韻味 (李瑩 攝)

剪瓷雕就像一幅幅3D立體畫 (肖培濱 攝)

剪瓷雕內容豐富多彩 (李瑩 攝)

改造后的中山南路煥然一新 (肖培濱 攝)

百年騎樓在夜色中兼具歷史韻味與光影美感 (陳曉東 攝)
國慶中秋佳節即將來臨。經過近一年的改造,泉州古城區中山南路主路已全面開放通行,為市民游客帶來全新體驗。昨日,記者獲悉,在市古城保護發展指揮部的領導下,泉州文旅集團權屬古城公司有序推進中山南路及周邊街巷提升項目,目前已經圓滿完成中山南路主路面鋪裝、騎樓結構加固、立面修繕、綠化景觀、夜間照明。這條古街正以嶄新的面貌迎接雙節的到來。
路面更舒適 主干道“功能煥新”
昨日,記者來到中山南路,只見主路面整潔干凈寬敞,道路兩旁的綠化樹迎風搖曳,車輛有序通行。
據介紹,中山南路主路路面鋪裝遵循生態環保理念。在路面鋪裝材料選擇方面,選用具有透水性、降噪性和耐久性的優質材料,主要為本地芝麻灰花崗巖條石,嵌入紅磚,質地堅硬、密度高,既堅固耐用又彰顯地域特色。不僅增強了道路使用韌性,更提升了城市對雨水的自然積存、滲透、凈化和緩釋能力,切實降低了內澇風險。
“此次騎樓地鋪我們選取的是5厘米厚的花崗巖石板,并采取紅白配色進行鋪設。”項目經理黃培杰介紹道,改造前的騎樓地面鋪設的是普通地板磚,時間一長極易破損,此次選取的加厚花崗巖石板不僅更美觀、易清洗,而且材質抗酸堿、耐腐蝕,使用壽命更長。“中山南路改造提升工程自去年啟動,歷時近一年,近期主路全部完工。”
據介紹,本次改造推動中山南路“功能煥新”,對主路段基礎設施進行全面升級,完成了地面鋪裝、騎樓加固及水電網管線更新等,為道路長期安全與平穩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沿街店鋪也迎來“系統性更新”,工程不僅為商戶統一安裝了節能路燈,還同步配置了隔油池與化糞池,優化夜間照明環境和污水處理系統,既提升商戶經營環境,也增強了市民游客的步行與購物體驗,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如今的中山南路寬敞整潔,行車更加平穩順暢,“小白”觀光車與居民電動車和諧共行,行人漫步舒適安心。
立面更亮麗 呈現百年騎樓獨特美學
在全面提升實用功能的基礎上,中山南路更以匠心細節實現功能與風貌的“雙提升”,精心打造百年騎樓的獨特美學體驗。
漫步騎樓下,地面鋪磚整潔干凈,重新砌磚置換后的廊柱雕飾精細、古韻盎然。抬頭便能看到沉淀著百年的美:一幅幅3D立體畫——剪瓷雕,走獸飛禽與花卉樹木在騎樓上活靈活現;一組組灰塑,展現濃厚的閩南民間裝飾風格;一扇扇形態各異的窗戶,是閩南人審美的外在體現……
道路兩側雨水口處采用青石與白石相間鋪設,青石材質穩定且歷久彌新,表面雕刻刺桐花、銅錢紋等傳統圖案,展現古樸美感。
花橋慈濟宮始建于南宋,其門口路面結合歷史遺址研究與現狀,采用長度近4米的花崗巖一體打造橋面,力求重現花橋古地的昔日風貌。
騎樓外立面注重對傳統工藝的保護與傳承,精心修復剪瓷雕、灰塑等特色裝飾。項目聘請楊建宗等經驗豐富的匠人參與或指導,堅持使用傳統材料如蠔殼灰、麻絲等,按照傳統技藝進行施工、雕刻、貼瓷,確保每一處細節都經得起推敲,保留最純正的閩南建筑韻味。
夜景更璀璨 展現歷史韻味與光影美感
夜幕降臨,中山南路騎樓兩側新裝的燈光次第亮起,從涂門街一路綿延至江濱北路旱閘。柔和的光線下,“古早味”的老店招——“玉苑茶林”“泉州市百貨公司”等字樣清晰可辨,騎樓的外立面輪廓在燈光的勾勒下更加明顯,建筑外立面上灰塑的飛禽走獸、剪瓷拼貼的四季花卉也被照亮細節,重新煥發光彩。
“在立面照明提升工程中,我們運用了大量的暖光射燈、線條燈、洗墻燈等燈具,整體采用2700K—3000K暖色溫體系,能更好地凸顯建筑本體及雕花工藝。”黃培杰介紹,整個項目設計遵循暖色溫、高顯色性原則,結合閩南建筑的色彩特色,重點考量結構美感,力求精準還原紅磚古厝的材質肌理,使之神形兼備、光影靈動,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夜間景觀。
據介紹,作為中山南路改造提升工程的重要一環,立面照明提升工程緊扣“新舊融合、歷史結構、文化增值”主題,對中山南路主干道及特色街巷實施系統性燈光改造。在立面照明工程的設計中,暖光射燈以精準投射角突出浮雕細節,線條燈沿建筑輪廓形成連續光帶,洗墻燈通過漫反射均勻鋪陳立面基調,確保紅磚的鐵紅色澤、灰塑的肌理在夜間呈現出材質真實感,讓百年騎樓在夜色中兼具歷史韻味與光影美感。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