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釵巷位于西街159號,長度只有100多米,寬度不足1米,因其狹長似釵只能只身過,故名為金釵巷,如今成為網紅打卡巷子。

“畚斗巷”位于橫街21號旁,最窄處僅37厘米,有一段必須側身而過,堪稱“泉州最窄小巷”。

伍湖巷位于中山南路141號旁,是通往伍堡街的“一線天”。

九間巷位于中山中路,隱匿在店鋪之間。

十五間巷位于中山中路,因傳有15個兄弟在此“起厝”而得名。

待禮巷位于義全后街,僅二三十米長、寬約1米。

道才巷位于聚寶街,據傳此處有位有王佐之才的人,故得其名。
連日來,記者走訪泉州古城小巷,發現這片歷史悠久的老城區內,密布著大量極富個性的窄巷,它們被泉州人形象地稱為“巷仔巷孫”。其中,“畚斗巷”以最窄處僅37厘米的寬度,堪稱“泉州最窄小巷”,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來探訪。
這些巷子不僅是通道,更是活態的歷史博物館。位于橫街的“畚斗巷”,因其前寬后窄、形如畚箕而得名,最窄段必須側身方能通過。與之齊名的中山南路的伍湖巷,其中段寬度也不足70厘米,宛如一道“一線天”,相傳其名源于舊時一家接待五湖四海旅客的“五湖旅社”。
古城內每條窄巷都獨具特色:西街的金釵巷因狹長似釵得名,如今成為網紅打卡巷;中山中路的十八彎巷則在百米內拐了九道彎,相傳其形態與抗戰時期的歷史有關;而待禮巷、道才巷等,其名稱背后則蘊含著從宋元時期富商待客到文人傳奇的豐富歷史故事;十五間巷據傳是因小巷內原有15個兄弟在此“起厝”,一人一間,因此得名。
這些隱匿于鬧市之間的窄巷,如同“巷網”,構成了泉州古城獨特的脈絡。如今,它們已成為游客深度體驗泉州文化的新景點。國慶假期將至,歡迎各地游客來感受這座世遺之城“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獨特魅力,但也提醒探訪者注意保持安靜,尊重巷內居民的生活空間。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