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園金秋,英華盈棟;刺桐潮涌,俊采星馳。9月5日上午,在京泉籍專家人才及高校學子座談會在北京召開。100多名泉籍專家人才及高校學子以泉州之名,齊聚在未名湖畔、博雅塔下,同懷家國豪情與桑梓深情,共話使命擔當。
推介泉州——
解讀政策“干貨” 發出真誠邀約
5日上午9時,座談會現場座無虛席,從北京各地奔赴而來的泉籍專家人才及高校學子,認真觀看泉州人才宣傳片《回泉州·贏未來》。
看完宣傳片后,泉州市人才發展研究中心有關負責同志圍繞泉州產業環境、人才人口“雙增”行動政策,以及“選優生”政策作推介。
當前,泉州正大力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緊緊圍繞國家實施“人工智能+”行動部署,發揮民營經濟和實體產業優勢,持續放大全國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等城市試點效應,以堅實制造業基礎支撐人工智能發展,用人工智能技術引領傳統優勢產業蝶變,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
聚焦發揮人才在人工智能等新賽道、新產業的支撐引領作用,泉州始終把招才引智作為戰略性先導工程,深耕“海絲泉州·人才港灣”品牌,迭代升級“1+5+N”人才政策體系,全力構建涵蓋人才引育、科研創新、成果轉化、優才服務全鏈條的暖心人才生態。特別是今年5月,泉州啟動實施人才人口“雙增”行動,力爭5年內實現人才、人口年凈增量“雙倍增”。
“就業不必去遠方,家鄉就是好地方。本次活動,我們專門面向泉州地面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重點企業等征集了146個優質崗位,計劃招聘345人,年均薪資18萬元起,最高可達55萬元。帶著滿滿的誠意,邀請大家畢業之后回泉州,共謀發展,共創未來!”泉州市人社局有關負責同志從教育科研、電子機械、其他制造、現代服務等4個大類詳細介紹了此次泉州不遠千里帶來的優質就業崗位。同時,介紹了新開發建設的“泉就業”公共服務平臺,為高校畢業生群體提供大學生服務卡、就業地圖、就業指導、政策專欄等特色服務,助力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
隨后,北京泉州商會青委會介紹了“家燕歸巢”開展情況。
人才反響——
“家鄉永遠是最溫暖的港灣”
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當初為什么出發。對于泉籍在外學子而言,泉州永遠是最堅實的后盾、最溫暖的港灣。
聽完推介宣講,來自泉州洛江的北京大學地空學院博士生雷享勇感慨道:“非常感謝家鄉推出如此豐厚的人才政策,為我們返鄉就業、安居樂業提供了堅實保障,也成為我們人生啟航的有力支撐。作為一名在京學子,我深深感受到泉州日新月異的發展與其不斷‘出圈’的魅力。倍感自豪之余,我也更期待能早日學成歸來,投身家鄉建設,用實際行動為泉州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來自泉州南安的清華大學醫學院碩士生王津云對泉州“選優生”政策表現出濃厚興趣。她談道:“注意到泉州針對優秀畢業生推出的‘選優生’政策,它不僅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和安家補貼,還為我們量身定制了清晰的發展通道。作為一名醫學專業學生,我非常看好泉州在生物醫藥和大健康領域的產業布局,也期待能借助‘選優生’這一優質平臺,將來回到家鄉實現自我價值,與泉州共同成長。”
“我是泉州人”“我與泉州共成長”“我為泉州代言”……通過本次座談交流,大家紛紛表示,要講好泉州故事,學懂弄通家鄉的歷史文化與發展現狀,主動擔當代言人,講好泉州的文化底蘊、產業基礎與人才生態;用好政策紅利,把對家鄉的熱愛轉化為建設的行動,把個人的成長融入泉州的發展;傳遞家鄉誠意,把泉州的好政策、好環境推介出去,讓更多人才關注泉州、選擇泉州、扎根泉州。
“回泉州,就能贏未來!”泉州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泉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人才、更能成就人才。希望在京泉籍專家人才把團隊、技術、資源帶回家鄉,實現項目回鄉、資金回流、智力回哺;高校學子要珍惜韶華、練好本領,待學業有成時回泉干事創業。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