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通過200多張珍貴歷史圖片和20余件珍貴實物,彰顯泉州華僑在抗戰偉業中的不朽功績。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昨日,華僑抗戰主題展覽“中流砥柱——泉州華僑與南僑總會”開幕式在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舉行。
本次展覽由中共泉州市委市直機關工委、泉州市僑聯、泉州市社科聯共同主辦,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泉州華僑歷史學會承辦,中共泉州市委國安辦等協辦。
泉籍僑領首倡南僑總會
捐輸支援祖國抗戰偉業
泉州市僑聯黨組書記、主席溫錦輝致辭表示,1938年,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以陳嘉庚先生為代表的南洋華僑,高舉抗日救亡旗幟,成立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簡稱“南僑總會”),極大地促進了南洋華僑的大聯合。南洋華僑由此第一次不分地域幫派、不分政治傾向、不分階層地團結起來。在總會的領導下,南洋僑胞積極響應號召,踴躍捐輸,組織機工回國服務,有力支援了祖國的抗戰偉業,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事業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勛。
在南僑總會的組織和運作中,泉州旅菲僑領李清泉首倡組織南僑總會,泉州華僑全力支持南僑總會的救亡工作,泉州華僑既是兩屆南僑總會代表大會代表的重要來源,也是構成南僑總會領導層的核心力量,可以說,泉州華僑是南僑總會重要的參與者、領導者和支持者,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活動現場,泉州市閩粵贛邊區革命史研究會會長陳篤恒先生作為南僑總會秘書潘受的后輩,在發言中回顧了潘受先生與南僑總會的歷史,由衷感嘆泉州華僑的赤子情懷。據了解,1939年2月,陳嘉庚在《南洋商報》號召華僑青年回國服務,潘受積極協助組織3200余名南洋華僑子弟組成南僑機工隊,在滇緬公路筑起“不沉的補給線”。1939年12月,潘受受陳嘉庚委任,擔任南洋華僑回國慰勞團團長(后兼任第一分團團長),于1940年3月率54名僑領啟程回國。潘受與慰勞團不畏艱險,足跡遍布重慶、延安等地,不僅帶回國內軍民團結抗戰的真相,且在海外掀起新一輪援華熱潮,更通過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支撐,成為祖國最堅實的海外后盾。
展覽持續三個月
圖片和實物再現華僑抗戰功勛
此次展覽展期三個月,聚焦泉州華僑在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組織運作中的關鍵作用,通過200多張珍貴歷史圖片和20余件珍貴實物,展現他們作為南僑總會重要參與者、領導者和支持者的突出貢獻,彰顯泉州華僑在抗戰偉業中的不朽功績,傳承弘揚華僑先輩“家國同脈、危難共赴”的崇高愛國精神。
開幕式上,還舉行了“僑愛聯心”志愿者服務隊授旗儀式,12支志愿者服務隊將繼續發揮僑心僑智僑力資源優勢,進一步豐富“志愿講解”“僑史講堂”“尋親尋根”“僑厝保護”等涉僑志愿服務項目,為服務大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僑界志愿者的力量。
在涉僑實物資料捐贈儀式上,6位樂捐涉僑實物資料的愛心人士獲頒證書。據悉,僑眷葉長健先生、黃曉坪先生,蒙古國中華福建總商會副會長侯金星先生,新加坡僑胞傅火德先生,仰恩大學董事會副董事長吳浩鈴女士,福建勵精集團副總裁孫團結先生等6位愛心人士,將珍藏的華僑華人相關文物、史料等實物資料捐予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以赤誠之心支持華僑文化建設與發展。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