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參觀永安村“蝶村”產業振興研學中心(洛宣 攝)
杏川村和永安村地處洛江區馬甲鎮西北部,作為洛江區實施文化特派員、文化巡研員制度的試點村,將如何依托當地深厚的文化資源,下好先行棋、打好組合拳?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近日進行了實地走訪。
杏川村:文體興筑就強村路
走過整潔寬敞的村道,當海絲文化館、體育中心、科技館逐一映入眼簾,也立時刷新了記者對鄉村的固有認知。行至村委會,門口露天籃球場與村委會辦公大樓并排而設,更是讓人對這個遠近聞名的“體育村”印象深刻。
杏川村黨支部書記杜維金指著一間專門騰出的辦公室興奮地告訴記者,“文化特派員 文化巡研員工作室”的牌子掛上去了。杏川村依山傍水,村里不僅有紅色文化作為底蘊,籃球文化更是濃厚,目前正在大力發展油菜花田項目,發掘鄉村文化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如何打造農文體旅融合的鄉村優質項目,是他們最棘手的問題。為此,當天特地召開了一場由文化特派員和巡研員參加的座談會。
在座談會上,派駐杏川村的文化巡研員黃惠平作為洛江區籃球協會會長,提出要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以體育研學、體育培訓為切入點,引入洛江區村BA賽事,招商引資盤活該村的文體資源。會后,黃惠平帶領意向合作企業進行現場參觀、洽談。這場充分互動的座談會,短時間內就為杏川村的文化產業提升發展找到了清晰的方向。鄉村文化需求和人才資源的精準對接,為文化特派員、文化巡研員制度的實踐寫下生動的注腳。
永安村:產業強引領文化優
永安村與杏川村相鄰,雖步行可至,文化特色卻迥異。永安村以蝴蝶蘭產業為基礎,又稱“蝶村”,如今蝴蝶蘭銷售已覆蓋福建全省,甚至遠銷至廣東、浙江和云南等省份,年產值突破千萬元。一個以蝴蝶蘭產業為核心,集“花卉種植+蝴蝶養殖+文化體驗+鄉村旅游+研學實踐+觀光考察”功能為一體的鄉村產業綜合運營基地悄然而生。
在該村的產業振興研學中心,“文化禮堂”已布置妥當。永安村黨支部書記杜振忠介紹道,村里提出了“五個一”工程項目,一所人文鄉村振興學院、一個“詩園”、一臺“村晚”、一部紀錄片、一系列村禮文創。他迫切希望文化特派員與巡研員能進行策劃及資源整合,幫助永安村打造推廣“蝶村”文化IP。
當天到訪的文化巡研員侯玉梅可謂有備而來,作為仰恩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她提出要充分運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在該村文化精品化、活動策劃精準化上給予專業指導,致力于為永安村打造集旅游、觀光、體驗為一體的“文化+旅游”新名片。
實地走訪、深度交流、達成共識,務實高效的現場對接,既讓鄉村文化振興找到了答案,也讓文化特派員和巡研員們信心滿懷。可以說,這是一次鄉村與人才真誠的雙向奔赴。
評論觀察
資源“沉”下去 文化“活”起來
□周培堯
杏川村距離永安村不到1公里,兩個村莊的文化特色卻各異其趣,這種一村一品的文化多樣性正是洛江區鄉村可以深度挖掘的價值所在。
當下,鄉村發展除了依靠自身的資源稟賦外,還應借助文化特派員、文化巡研員這樣的專家“外腦”,打造特色牌、提升文化味,才能更好開發出自己的獨特賽道。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從洛江區頒發聘書,到各個村(社區)設立“文化特派員 文化巡研員工作室”,再到文化特派員、文化巡研員深入派駐村實地調研,僅僅一周的時間。這樣的“洛江速度”正是對文化特派員制度最有力的貫徹。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資源”。以制度來護航,以創新為引擎,以行動作保障,不斷讓優質的人才資源“沉”下去,鄉村文化便能真正“活”起來。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