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文化先行。我市在全省率先全域推進文化特派員制度,一場立足本土實際、以文化為紐帶的基層實踐正有序展開。7月30日,在我市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和共同富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現場會上,首批12名市級文化特派員上臺接受聘書。他們中既有理論宣講骨干、文保和非遺專家,也有藝術名家、資深媒體人。未來一年,他們將分赴我市各縣(市、區)和臺商投資區,以文化之力賦能鄉村全面振興。目前,全市各地已選定229名縣級文化特派員,為各派駐村和社區注入強勁的人力、智力資源。
鄉村是一座文化寶庫,從田園村舍、民俗技藝到鄉風鄉情,構筑起不可復制的人文優勢。在城鄉文化仍有顯著差距的今天,如何激活鄉村文化的價值和潛力,把資源優勢轉化成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已成為一個無可回避的時代命題。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在鄉村文化資源與現代文明之間,缺少的正是人才這一“轉換器”。我市實施文化特派員制度,大力推動文化藝術人才下沉至鄉村,助力鄉村文化資源開發,探索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路徑,不僅是一次創新,更是一種創造。
如何以機制引領、制度創新去用好用活文化特派員制度,各縣(市、區)正廣開思路、蓄勢而謀,洛江區則給出了響亮的作答。該區創新推出“文化特派員+文化巡研員”雙軌驅動制度,形成“先鋒隊(實務)+智庫團(專業)”的黃金組合,讓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最后一公里”;首創“科級干部+高校教授”雙隊長全域統籌機制,打破了單村服務壁壘,助力文化特派員、文化巡研員的高效聯動和資源整合,推動文化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圍繞“文藝塑魂、產業強基”目標構建的“文藝+產業”雙軌項目庫,通過“五藝”助力,實現“十個一批”,驅動鄉村特色化發展。以“雙軌”機制聚才引智,以“雙隊長”領航破壁賦能,以“雙項目”塑魂強基,洛江文化特派員、文化巡研員制度如同一把鑰匙,正解鎖鄉村振興的加速器。
在觀念思路、體制機制、政策保障上創新探索,形成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這種創新正是對文化特派員制度最好的理解與最生動的實踐。洛江區的工作思路也告訴我們,讓文化特派員制度成為一個支點,去撬動鄉村的文化富礦,激活鄉村文化的一潭活水,不僅能為,更是大有可為。
鄉村全面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今天,只有鄉村文化得到充分展現與有機重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更好地傳承弘揚。鄉村全面振興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沒有經驗可循,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文化賦能鄉村振興亦是如此。以敢闖敢創、善作善成的勁頭,充分發揮文化特派員的專業特長和示范引領作用,讓農村和農民成為文化傳播的受益者,進而讓他們去主動創造、積極參與鄉村文化振興,就能產生馳而不息的內生動力,賦予鄉村文化應有的時代光彩。
星火之光,亦可點亮鄉村的文化沃土;文化賦能,必能給鄉村帶來無限可能。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