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巴拿馬籍液化氣船“尖峰汽船”輪靠泊中燃湄洲灣5萬噸級液化烴專用碼頭。船上運載的丁烷原料通過港口的專用管道直輸泉港石化工業園區百宏化學廠區,為百宏化學新材料項目提供原料支撐。 (資料圖片)
存量煥新,增量躍升,泉港工業底盤穩中求進。
面對行業深度調整的浪潮,泉港區以“頂壓前行、敢為人先”的魄力,擎起工業倍增計劃大旗,一手強基固本、做優存量,一手招大引強、做大增量,全區工業經濟底盤在風浪中愈加穩固。今年1—5月,泉港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8%,彰顯強大韌性;尤為令人矚目的是,作為產業升級核心動能的技改投資同比提升79.5%,增速居全市第二位,為工業倍增戰略的全面沖鋒注入了澎湃動力與堅定信心。
“實施重點工業企業數量與質量‘雙倍增’,是泉港突破當前發展瓶頸、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的關鍵!”泉港區區長楊鳳翔清晰錨定了全區奮進方向。他指出,重點工業企業倍增行動將聚焦三大錨點: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此,泉港區正全力構筑“政策精準滴灌、服務貼身高效、要素保障有力”三位一體的強力支撐體系,核心目標直指培育壯大一批產值超越5億元、勇攀30億元、問鼎百億元的高能級工業龍頭和具有行業引領地位的百強企業雁陣,全方位點燃企業內生創新引擎,淬煉核心競爭力。倍增藍圖,目標如磐,路徑清晰:至今年年底,全區將新增年產值超5億元骨干企業2家以上;力爭到2029年,實現年產值超5億元重點工業企業總數達40家,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74家構筑中堅力量,創新型中小企業170家、“小升規”企業200家形成蓬勃后備軍,最終實現重點工業企業規模體量與創新能級的歷史性跨越與倍增。
強基躍升 鍛造千億集群
擘畫倍增藍圖,泉港區以“強基固本、強鏈鑄群”為雙輪驅動,向“千億石化集群”目標發起強力攻堅。
當前,全區已擁有12家年產值超5億元企業(包括4家超50億元龍頭企業),為倍增計劃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們將堅決落實泉州市重點工業企業倍增計劃,精耕石化主業,做強核心引擎,在推動千億石化產業集群加速成勢中,實現產業鏈規模與效益的雙倍增、雙躍升!”泉港區副區長莊向陽表示。
——強基固本,激活產業新動能。泉港區制定出臺《泉港區重點工業企業倍增行動方案(2025—2029)》,全面梳理轄區企業在技術改造、產品研發等方面的需求,建立增資擴產項目臺賬,用好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政策,鼓勵企業智改數轉、提質增效,聚力打好發展突圍仗。
面對嚴峻行業競爭,龍頭企業福建聯合石化發出扭虧增盈的動員令,通過精細管理、技術創新和協同攻堅,今年上半年累計創效近4億元,煉油綜合商品率、芳烴收率、乙烯裝置三烯收率、EII等關鍵指標均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其中,年初完工的技改項目——芳烴低溫熱回收項目(二期)通過最大化回收裝置工藝余熱,每小時可增產蒸汽約170噸,降本效應顯著。
去年以來,泉港區推動省市重點工業技改項目18個以上,引導支持企業采用先進適用新技術工藝進行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改造。如福建凱美特氣體有限公司30萬噸/年過氧化氫項目,以福建聯合石化生產的氫氣作為原料,提煉、生產過氧化氫,一期工業級產品項目計劃明年3月投產,二期將拓寬為食品及電子級產品。因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該項目入選國家級技改城市試點項目。今年1—5月,泉港區技改投資增長79.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5.8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市第二位。
——強鏈補鏈,構建協同新格局。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打造海西石化產業集群、實現萬億級產業目標”要求,泉港區重點招引乙烯、丙烯、丁二烯、苯、對二甲苯、LPG、電子化學及高端原料藥等7條產業鏈細分領域領先企業,加強企業關聯性,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目前已引進中國燃氣液化烴碼頭倉儲、國亨丙烷脫氫及聚丙烯、中國天辰環氧丙烷、福建百宏順酐等項目,初步形成以輕烴裂解為核心的“LPG”產業鏈條;推動福建百宏公司一期PTA和百宏化學新材料二期、三期40萬噸/年尼龍66項目深度融合,進一步釋放產業鏈協同效應。
“我們將按照‘引進一批、促成一批、儲備一批、培育一批、轉型一批’的要求,實施重點工業企業梯度培育戰略,建立重點工業企業培育庫,形成結構合理、層次分明、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梯隊。”莊向陽表示,當前泉港區正實施“一企一專員”跟蹤服務,力促現有重點工業項目盡快投產、達產。至今年年底,隨著中化學天辰、國亨化學等項目陸續投產,將新增2家以上年產值超億元企業。
——招商引資,夯實發展新根基。在近期“智匯高新 鏈動未來”招商引智推介會上,泉港區12個項目參與簽約,總投資10.05億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等多個新興領域。該區緊盯新興產業風口,加速布局精細化工、新能源材料等高附加值賽道,招引一批專注于產業鏈細分領域、有培育價值和發展潛力的“單項冠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優質項目,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躍升。
目前,泉港區已形成石化產業引領示范,健康食品產業新龍頭崛起,文旅、新材料、生物醫藥、現代漁業等多元產業協同的“1+1+N”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工業經濟注入了新后勁。
“雨林”育新 雙鏈融出動能
唯創新者進,唯轉型者強。泉港區深諳此道,將創新圖強深度融入“工業倍增”的每一寸肌理,著力構建“創新鏈與產業鏈雙鏈融合”的新范式,營造雨林式產業生態,為倍增注入不竭的核心驅動力。
——用好大院大所,壯大創新主體。針對石化產業面臨的大宗石化產品過剩、高端化工新材料依賴進口等挑戰,泉港區構建“一室兩院四中心”創新平臺體系,實施“抓創新促應用”專項行動,引導大院大所與企業“室企共建”“技術入股”,深化產學研融合。
“我們生產的半導體清洗液,在面板濕電子化學品行業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已達60%,產品科技含量已從‘跟跑’躍升為‘領跑’。”憑借與福州大學、清源創新實驗室“校室企合作”研發,福建佑達環保材料有限公司的產品品類不斷擴展,整體市場競爭力大大提升。公司副總經理肖小江介紹,企業產品銷售額有望從2020年的2000萬元增長到今年的近1億元。
緊扣“工業倍增計劃”目標,泉港區將持續組織開展產業技術聯盟、創新合作項目等,推行“揭榜掛帥”方式,加強新技術、新產品創新研發,推動重點工業企業R&D經費支出比重進一步提高。定期跟蹤清源創新實驗室等新材料領域關鍵技術成果研發進展,組織實施“技術攻關+產業化應用”科技示范工程,共建聯合研發中心或中試基地,突破一批新材料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瓶頸,形成“清源創新實驗室研發攻關—企業產業轉化”的創新發展路徑。目前,清源創新實驗室已形成產業化項目19個,新增產值超80億元。
——創新融資服務,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圍繞石化產業和電子化學、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泉州市、泉港區發起設立規模達30億元的泉港區產業股權投資基金,通過投招協同、以投帶引推動優質項目落地。其中,以“基金投資+國企與民企聯合開發”模式,投資3.8億元創新孵化培育泉州宇極公司總部,力爭打造“百億產值、千億市值”企業;設立規模6400萬元的泉創豐鵬股權投資專項基金,成功招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豐鵬環保總部落地,項目每年可處置利用廢催化劑3.8萬噸,進一步促進石化產業循環經濟發展。
根據《泉港區重點工業企業倍增行動方案(2025—2029)》,泉港區將創新融資服務,推動政銀企合作,支持規上企業及培育目標企業爭取“稅融通”“科技貸”等金融優惠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對重大建設項目發放項目貸款,保障項目建設進度,鼓勵商業銀行開發針對規上企業的專項金融產品,同時實施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加大對規上工業企業經營者培訓力度,舉辦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班,支持規上工業企業評選星級企業、優秀企業家。
——推動“智改數轉”,培育新質動能。順應產業數字化浪潮,泉港區實施制造業“智改數轉”專項行動,引領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助力“工業倍增計劃”。該區將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加快石油化工、食品飲料等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引導企業“智改數轉網聯”,打造一批5G+工業互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與融合發展、智能制造等數字化轉型標桿,力爭新增上云企業60家,升級改造5G基站400個。
極簡審批 跑出“倍增”效率
工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政策保障和營商環境優化。泉港區全力推進“項目提效年”活動,建立區領導掛鉤服務重點企業專班,以靠前服務、要素保障、集成服務打造優質生態。
“我們主動靠前服務,實現政商關系的良性互動。”泉港區工信局局長蘇文舉表示,泉港區推進“項目提效年”活動,暢通掛鉤領導與企業的溝通渠道,實時收集企業在生產經營、拓展市場、轉型升級、產業配套、人才引育、用工招工等領域的困難問題,及時調度解決,推動項目順利推進。今年年初,區委主要領導在走訪中了解到,掛鉤企業福建聯合石化有著環境合規辦公樓及檔案中心項目用地等方面的幫扶需求。通過協調推動,用地前期審批問題正在加快推進中,聯合石化2#常減壓裝置節能改造項目已被列入省重點工業節能改造項目庫,獎補資金后續將落實。今年1月至7月中旬,區領導及相關單位負責人走訪132家規上工業企業,分類處置問題、強化閉環管理,已解決問題30個。
要素保障,破解發展瓶頸。泉港區加強全方位要素保障,優先滿足重點工業企業增資擴產的用地、用能、環境容量需求,在行政審批方面開辟綠色通道給予優先辦理。聚焦集約化發展,近年來通過盤活低效土地、連片開發等途徑,落地生成涅普敦產業園、海利森產業園、創億國際高科技智慧園等園區,建設標準化廠房25萬平方米,產值超過3億元。下一步,泉港區將持續推進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工作,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加快土地要素保障,服務產業項目落地。
提升服務,優化營商環境。泉港區將優化營商環境視為“一號改革工程”,塑造“辦事不求人,服務在身邊”生態,通過“極簡化”審批、“全周期”服務、“集成式”保障,大幅壓縮審批周期,優化辦事流程,提升了服務效率。
——推行“極簡化”審批。常態化開展“一企一策促發展”“局長走流程”等專項活動,深化“幫代辦”“承諾告知制”等服務舉措,大幅壓縮審批周期,為1500余家企業開展“幫代辦”服務,實現項目審批時限平均壓縮2/3,減少傳遞資料50%,減少辦事流程38%,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網上可辦率達100%。
——推行“全周期”服務。實施“一套人馬跟全程”工作模式,區領導“一對一”精準掛鉤280個重點項目,協調解決百宏化學用地征收、國能熱電供能優化等關鍵問題79項,實現項目從洽談、簽約到落地、投產的全周期閉環管理,國藥凱麗康項目一周內完成注冊備案,北瑞藥業實現從洽談到開工耗時不足5個月。
——推行“集成式”保障。以竣工備案時間節點,整合全周期驗收建議,對項目竣工驗收流程實行上門輔導、集成服務,通過排布計劃、調整進度、完善驗收方案,實現產業園區項目進度優化60%。百宏化學新材料產業園、天辰新材料產業園今年7月已部分投產,預計今年產值共計20億元。
錨定“千億石化集群”目標,泉港正以突圍之勢破局,以融鏈之策聚能。從技改投資高速增長到創新平臺成果涌現,從產業鏈協同耦合到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這片熱土正將“壓力”化為“動力”,變“潛力”為“實力”。未來,隨著更多項目投產、企業成長、鏈條完善,泉港必將在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賽道上加速領跑,為泉州打造世界級石化產業集群提供堅實支撐。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