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九十九溪拓展區風景如畫 (資料圖)
“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以下簡稱“千萬工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
近年來,泉州在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動鄉村振興方面取得了什么樣的成效?目前尚存在哪些問題?8月26日,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圍繞泉州實施“千萬工程”情況開展專題詢問。
靶向監督
確保問到“點子上”
詢問能否達到效果,抓住問題的癥結至關重要。
今年6月,市人大常委會成立專題調研組,深入泉港、南安、惠安等地,就泉州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等方面進行深入調研,并召開座談會,詳細了解泉州實施“千萬工程”情況、取得成效以及存在問題。
“近年來,泉州全面推進‘千村示范引領、萬村共富共美’工程,城鄉融合發展態勢良好,鄉村振興取得顯著成效。”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表示,盡管成績斐然,但仍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在城鄉融合發展、鄉村產業支撐、要素資源保障等方面仍有不足。在前期深入調研基礎上,市人大常委會還廣泛征集市人大代表、鄉村民眾的意見建議,并將征集到的問題、建議歸納匯總,最終篩選出10個群眾關注度高、社會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專題詢問的提出問題。
找準切口
聚焦問題謀良策
“目前泉州部分偏遠鄉村存在醫聯體資源下沉不充分、基層衛生院診療能力不足等問題,將采取哪些措施讓優質醫療資源真正下沉?”“如何提高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怎樣破解農村建筑風貌管控難題?”……專題詢問現場,常委會組成人員精準發問,相關部門誠懇作答,在一問一答間,問出社會關注,答出干貨實招。
聚焦鄉村產業發展——
鄉村全面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市人大常委會委員韓衛華瞄準鄉村特色產業發問:“請問市農業農村局,如何探索泉州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模式,園區化、規模化、集約化推進鄉村產業發展?”
“近年來,泉州立足山海資源稟賦,圍繞‘4222’工程實施,在整合資源、培育主體、升級產業等方面持續發力。”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泉州以園區化集聚產業要素,累計創建國家級產業園3個、省級4個、市級20個,推動安溪鐵觀音、永春蘆柑等特色產業向園區集聚;以規模化夯實產業基礎,推進“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建設,培育全國農業產業強鎮9個、省級4個、市級22個,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17個、市級以上專業村270個;以集約化提升產業效益,通過政策引導土地有序流轉,支持規模化經營,全市茶葉、蔬果菌、水產、畜禽四大產業全產業鏈年產值均超百億元,其中涉茶產業總產值達460多億元。
下一步,將聚焦產業升級與效益提升,持續深化“三化”路徑,推動農業現代化再上新臺階。一方面,按“一縣一園”“一業一園”整合提升省、市、縣三級產業園,推動產業聚集發展,推動園區內加工、物流、休閑農業等業態融合。另一方面,依托鎮域主導產業,建設40個以上農業產業強鎮小型經濟圈,培育300個以上“一村一品”微型經濟圈。再者,實施農業倍增計劃,重點扶持發展茶葉、禽蛋及制品、食用菌、林竹產品等12條特色農產品全產業鏈,力爭至2027年底全市特色農產品全產業鏈產值超2000億元。
聚焦城鄉融合發展——
2024年,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以縣域為重點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意見》,提出要開展城鄉融合試點。今年5月,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首批9個試點名單,泉州南安、德化列入其中。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王衛紅圍繞試點工作向市發改委發問:“推進試點工作有哪些具體舉措?爭取在哪些領域取得新突破?”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推動試點工作上,市發改委一方面明確試點縣(市)的共性任務,城鄉空間布局方面,南安推動“一市三城”空間格局,德化強化“一主兩副”空間格局;產業發展方面,立足資源稟賦,南安以石材產業、水暖廚衛為主,德化以陶瓷產業為主,著力推動縣域重點產業鏈和富民產業發展;優化城鄉融合治理方面,探索強縣擴權、經濟發達鎮改革、鄉鎮片區聯建、跨村聯建。比如,南安市探索設立官橋、水頭、石井三鎮片區聯合黨委;德化縣拓展“跨村、村社、村企、村政聯建”四聯工作機制。
另一方面,結合試點縣(市)自身實際,協同制定特色任務,其中,南安市以“縣域副中心”為主題,探索推動特大鎮擴權賦能,開展小城市建設,打造縣域重要增長極。德化縣以“大城關、片區聯建”的強縣城型為主題,進一步增強鄉鎮與中心城區、鄉鎮與鄉鎮之間跨鎮協同。
聚焦全域土地綜合治理——
泉州自2022年9月成為全國首批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城市以來,通過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市人大常委會委員蔣碧輝向市資源規劃局提問,下一步如何有效鞏固和擴大既有成果,更好發揮全域土地綜合治理效能?
“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抓手,我們深入開展低效農用地綜合整治盤活,在農業空間整治、產業用地供給、資金要素保障等方面做了許多探索。”市資源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以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為切入點,晉江市和德化縣兩地試點共完成入市項目94宗、面積1067.21畝,土地出讓金額3.57億元,村集體增收3億元,帶動產業投資規模超28億元,試點工作成效位居全省前列。下一步,將通過實施一批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優化實施區域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積極探索,創新和推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林耕置換”等試點政策實踐,大力開展“百千萬畝方”耕地集中連片整治工作,多點發力盤活土地資源,提升農村土地價值;用好用足政策性資金支持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推動項目融資和落地實施,助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聚焦農村客運服務和農村物流效能——
農村路網是串聯城鄉、服務產業發展的關鍵。針對目前泉州部分偏遠村莊存在鄉村道路等級低、錯車道不足,影響農產品運輸和鄉村旅游發展的情況,市人大常委會委員莊天懷向市交通運輸局發問,如何在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的同時,同步提升農村客運服務和農村物流效能?
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目前農村公路存在的問題,泉州正組織開展新一輪農村公路路網規劃工作,預計全市農村公路規劃規模將提升至2萬公里以上,新增農村公路規劃里程2000公里以上,逐步實現鎮鎮通干線、建制村通雙車道、自然村通硬化路。
同時,持續推進農村客貨郵融合,加快構建農村客貨郵融合長遠發展骨架。在客貨郵融合服務體系建制村全覆蓋基礎上,升級全市828個客貨郵融合村級服務點設施設備,因地制宜完善服務功能;推動農村客貨運車輛更新,打造136條重點客貨郵融合線路,確保貨物精準快速送達。下一步,將探索“客貨郵+電商+農業”產業賦能模式,拓展“中郵E通”等使用范圍,推進農村客運、快遞物流信息全程可追溯,實現農村客運物流提質增效。
聚焦農文旅融合發展——
“泉州農文旅資源豐富,但在調研中發現,部分鄉村旅游存在產品同質化、產業鏈短等問題。”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楊永裕就此發問,“請問市文旅局,將通過哪些措施打造更具吸引力的鄉村旅游產品?”
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重點在跨界融合、文化賦能、差異化IP培育、示范項目建設等下功夫,突出抓好“五個一”工作:一是實施一個三年行動方案,推動全市鄉村旅游結構優化、品質升級。二是打造一批有流量的示范項目,重點推進晉江九十九溪、南安五里大盈溪、永春十里桃源?卿園等項目建設和19個鄉村A級景區提檔升級。三是推出一系列多元精品線路,策劃推出涵蓋休閑康養、親子研學、文化探秘、美食品鑒等兼具觀賞性、體驗性與文化性的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四是培育一個“泉鄉好貨”IP,依托“一部手機游泉州”數智平臺,線上開設“泉鄉好貨”展銷館,線下開展“泉鄉好貨”展銷季,整合推薦優質農特產品及優惠信息,借助平臺和文旅熱度推廣銷售。五是實施一系列針對性營銷策略,打造“四季泉州”文旅時令營銷,持續舉辦泉州開春、開漁、開茶以及濱海時尚、山地生態五大文旅消費季活動,以“非遺+”“明星達人+”“OTA平臺+”等擴大鄉村旅游影響力。
此外,其他常委會委員還聚焦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建筑風貌管控、農村飲水安全、基層醫療服務等方面相繼提問。市生態環境局、住建局、水利局、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一一應詢。
跟蹤督辦
同題共答求實效
專題詢問的關鍵在于“以問促改”,通過“問”精準把脈、群策群力、解決問題、推動工作。市政府領導現場表態,將堅決貫徹好市委決策部署,堅持問題導向,制定整改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抓好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整改落實,以實際行動完成好“法定作業”,推動“千萬工程”建設取得更大成效。
最后,會議強調,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從“國之大者”的政治高度,對標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十三屆九次全會部署,以走在前列的精神狀態和干在實處的工作姿態,全力以赴把推進泉州鄉村全面振興各項工作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突出重點把握關鍵,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持續抓實“千村示范引領、萬村共富共美”工程,聚力打造“縣強、鎮興、村富”的城鄉融合發展泉州樣板。要強化整改狠抓落實,做好專題詢問“后半篇文章”,切實把專題詢問成果轉化為改進工作的實際成效。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